现在是:
 设为首页   加入收藏
 
 首页 | 学校首页 | 学院概况 | 师资队伍 | 专业设置 | 教学科研 | 实验室建设 | 党群工作 | 学生工作 | 招生就业 | 对外交流 | 大红鹰彩票 

 

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三全育人>>理论园地>>正文
 
高校思政工作“新三同”的理念与实践
2022-03-22 14:24 经管学生办 

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:“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,必须围绕学生、关照学生、服务学生,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、政治觉悟、道德品质、文化素养,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、全面发展的人才。”学生在哪里,我们的思政工作就在哪里,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生动表达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,既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显性教育,又要注重第二、三课堂的隐性教育,达到“潜移默化、润物无声”的效果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环节,将有形空间塑造与无形体验浸润结合,将有形教学教育与无形引导引领结合,推进柔性管理隐性教育与刚性管理显性教育有机融合,是提升思政工作实效的必由之路。早在2007年,上海实行学生社区辅导员同吃、同住、同学习的“三同”工作制度,在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,取得很好效果。近年来,针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,上海在深入推进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,着力探索“同场域、同频率、同成长”的“新三同”工作法,为辅导员赋能提质,制度化协调各种育人队伍形成育人共同体,践行一线规则,进入学生发展的最近场域,就地开展思政教育,打造辅导员队伍建设升级版,营造校内“三全育人”微型生态圈,推动高校重组育人资源、下沉育人力量、优化育人体系,不断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

“新三同”是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实践新探索

高校思政工作本质上是以大学生为对象的群众工作,必须坚持“从学生中来、到学生中去”的工作理念和方法。当前,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学生心坎中去、做出实效,就要落实全员育人要求,发挥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的传统优势,推动各种育人队伍常态化下沉学生工作一线。遵循育人规律,把握学生思想动态,讲究方式方法,化有形于无形,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,抓在经常,努力使每一处学生生活空间成为践行立德树人的最佳区域,使“新三同”工作法成为党的群众路线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生动实践。

第一,“同场域”践行“围绕学生”的理念,要求思想连线,行动在场,做到“眼中有人”。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和方法,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集中体现。以学生为中心,不仅要在思想上树立群众观点,更要在实践中遵循群众工作方法,让思政工作贴近学生需求、融入学生生活、面向学生实践,才能真正发挥育人效果。随着时代发展,大学生生活场域越来越呈现出立体化特征,既有传统校园生活空间,也有线上网络虚拟空间,既有以班级、食堂、宿舍为场域的集体生活,也有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群体生活。因此,要着力解决思政工作队伍与大学生线上、线下两个场域的资源融合问题,立足于集体学习和生活公共区域,将育人场域从传统空间阵地延伸到学生生活空间和虚拟网络空间,把学生生活活动空间转变为立体化育人场域,把各种育人力量资源汇聚推送到学生需求的最近点,形成“面对面”“键对键”“手拉手”“屏对屏”的对话交流新场域。

第二,“同频率”践行“关照学生”的理念,要求同理共情、排忧解难,做到“心中有爱”。思政工作体现人文关怀,才能跟学生说得上、学生听得进,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。这就要求辅导员、专业教师、党政干部、后勤管理等育人队伍下沉到学生生活空间,关注并积极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,倾听学生想法、理解学生感受、感知学生需求,掌握与学生“共情”的方法,提高与学生“共情”的能力。思政工作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,多做得人心、暖人心、稳人心的工作,在关心人、帮助人中教育人、引导人。要把学生满意作为衡量高校思政工作的标准和尺度,既要做到“从学生中来”,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、所想、所求,把握学生最核心的现实诉求、最关注的实际问题以及最纠结的思想困惑;也要做到“到学生中去”,用具有亲和力、时代感、鲜活性的话语回答学生的问题,以人性化、差异化、多样化的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待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潜移默化中筑牢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,培养政治立场坚定、综合能力突出、立志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时代新人。

第三,“同成长”践行“服务学生”的理念,要求同行共进、教学相长,做到“脚下有路”。“同成长”立足育人实效,着力实现高校思政工作者与大学生双向自觉的动态能力提升。与学生“同成长”是一个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,身处一线的思政工作者要读好“无字书”、进好“百家门”、行好“万里路”,找准学生需盼求、急难愁,以在场感、同理心解决学生学业、心理、思想、生活等问题。在启发学生、引导学生、服务学生过程中,不断学到活知识,练就真本领,真正做学生全面发展的同行者和受益者,在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职业能力提升。

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,对象是人,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人,各环节都应围绕人而展开。“新三同”突出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,更加自觉地坚持“围绕人、关照人、服务人”原则;在育人环境上注重空间延伸,从传统课堂拓展到学生生活空间、融入到网络世界;在育人方式上注重各种元素协同,发挥党建、心理、就业、学业等思政资源联动效应;在育人主体上注重师资力量整合,打造汇集校院领导力量、管理力量、服务力量、学术力量、思政力量、校外力量等于一体的育人队伍;通过构建立体化育人生态,使思政工作成为全员育人“合奏曲”。

“新三同”牵引高校“三全育人”工作实现新转变

“新三同”工作法是“三全育人”理念的实践探索,以空间功能支撑,以辅导员为牵引,打造集思政教育、师生交流、文化活动、生活服务多功能一体的教育新空间,推动思政工作实现四个新转变。

第一,从“漫灌”到“滴灌”,体现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。精准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论,它要求根据对象的差异,把握工作时度效,采用不同策略进行差异化管理。“新三同”着力破解“大水漫灌”弊端,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学生差异化个性特征和多样化现实需求,见人见事,有情有理,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,做到“精准滴灌”。“新三同”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、教书育人规律、学生成长规律,强调根据学生发展不同阶段、不同群体特点,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做好工作。特别是针对“拔节孕穗期”的关键阶段,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统一,既发挥辅导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“陪伴”“引导”作用,又注重不同教育主体对学生“教化”“启迪”功能,以“精准”工作方法实现对学生“定制化”引领。

第二,从“特色”到“特长”,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桥梁纽带作用。“新三同”遵循思政教育因事而化、因时而进、因势而新要求,充分发挥辅导员教育、服务、管理、协调职能,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,从偏重辅导员独立个体对学生“散点映射”进阶为以辅导员为枢纽带动诸多教育力量辐射学生形成“工作扇面”,把准学生真实思想动态,就地就近解决学生实际问题,着力将辅导员单一队伍功能转化为协同育人的实际效能,体现辅导员队伍建设“升级版”。

第三,从“物理”到“化学”,实现全方位的协同育人。“新三同”着力完善全员育人机制,体现协同效应。“新三同”融通社区制、书院制发展理念,依托学生生活区域构筑育人同心圆,推动学术力量、管理力量、行政力量、校外力量近距离与学生互动,更好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求。与此同时,各支力量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也获取鲜活教学素材、掌握一线状况,进而反哺到课堂教学、政策制定等环节中,扫除思想政治工作的误区盲区,改进教学、管理质量,把各项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,推动在互联互通、生态共建的育人环境中迸发出协同育人的“化学反应”。

第四,从“管理”到“治理”,探索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教育的治理体系创新。“新三同”工作法是促进“三全育人”、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。“新三同”在工作格局上强调开门办思政,注重调动各领域、各环节、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参与到学生思政工作中,将校内外育人资源在一线汇合,形成良性生态圈。在政策措施上,树立基层意识、增强群众观念,推动各类育人力量进课堂、进班级、进宿舍、进食堂、进社团、进讲座、进网络,切实推进“三圈三全十育人”改革,织一张推进“新三同”的制度之网。同时,在推进实施过程中,既定好标准又赋予各高校自主性,既注重过程评价又强化结果考核,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,健全督导问责机制,及时纠正职能错位、越位、缺位现象,不断提升思政工作管理水平,引领带动高校治理体系的创新。

着力构建“新三同”人才培养生态圈的新路径

“新三同”以整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供给、主体供给、资源供给为主线,以构建系统、科学、特色育人生态圈为落脚点,将“三全育人”理念具象化为具有内在系统活性的育人生态,畅通了思政教育系统的能量交换通道。在实践层面,构建“新三同”人才培养生态圈要重点在以下四方面着力。

第一,空间延伸,实现育人场域在一线整合。学生成长处于多维度立体空间之中,需要充分考虑育人场域的复杂性,多方面拓展育人空间。“新三同”强调围绕学生学习生活、成长需要,打造全方位、立体式、浸润式的育人时空。如在学生社区统一建立党建活动室、谈心室、朋辈工作室、学生事务工作室、辅导员工作室等空间,推动知名教授、专家学者进驻学生社区,开展社区讲堂、学术沙龙、成长问诊和师生对话,将育人力量和育人资源有机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。发挥网络社区作用,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,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并进、课堂内外综合融通的全域性育人景象。通过拓展育人空间打造集课堂、生活、学习、审美为一体的“新三同”空间支持体系,将思政育人空间延伸到学生生活一线,发挥隐形课堂的作用,达到“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”的效果。

第二,队伍融合,实现育人力量在一线汇合。学生育人空间是铁打的营盘,固定的队伍是辅导员,流水的兵就是其他相关育人队伍。要以“围绕楼宇、聚焦学院、学科交叉”,将育人师资汇集到一线学生生活空间;要有计划地安排学科带头人、科研骨干、教学名师等加入育人导师队伍;要以辅导员为纽带,发挥其在专业教师、党政干部等与学生之间联结和协调作用,建立思政导师轮流进驻的工作机制,通过机制设计实现有序、有效下沉一线。辅导员为驻楼导师提供学生学情分析和需求清单,导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学业辅导和思想引导。人人都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有机成员,导师间要加强交流切磋互动补位,不断提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,真正实现全员育人。

第三,资源互动,实现育人要素在一线聚合。“新三同”建设打破管理空间相互隔离的状况,推动学科、课堂、教师、朋辈等各类育人资源向学生生活空间延伸,实现党建、心理咨询、学术沙龙、文化展示、课题研讨等资源在一线聚合。依托上海高校后勤服务“6T”建设(天天安全保障、天天人性服务、天天规范管理、天天行为育人、天天检查评估、天天反馈提高),为空间拓展、功能重构和队伍整合提供载体资源,在创新形式、彰显主体、深度融合、有机互动中让思政教育更有温度、思想引领更有力度、立德树人更有效度,提高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,更好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、时代发展要求、社会进步需求。

第四,功能重构,实现育人成效在一线耦合。生活空间向育人场域转化,要在生活功能基础上将价值引导、知识教育、协同育人等功能融入其中,以高校思政工作体系为遵循,促进多主体育人成效在一线耦合。坚持党建引领,注重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有机融入。开展学生理想信念教育、党性教育、纪律教育、道德品行教育,在理想信念、思想品德、行为养成、心理健康等方面做好支撑支持。加强文化建设,营造温馨高雅的育人环境,开展主题突出、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,强化育人氛围。强化典型示范作用,促进校风学风教风管风建设,形成不断深化“三全育人”的良好辐射效应。(《中国高等教育》2020年第17期)

关闭窗口
网站维护

成都工业学院大红鹰彩票  版权所有 大红鹰体育彩票 - 大红鹰彩票是合法的吗 - 胡尔克
电话:028-87992134  邮编:611730